防水由建筑而生,并依附于結構而存在。防水工程除了適應天地自然環境外,尚需處理好結構層和其他構造層次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針對當前防水行業的發展問題,建議在“十三五”期間開展“新型防水材料工程應用情況調查”研究課題。
房屋漏水需要“夏病冬治”,治漏也需講求時機和技巧。12月26日,防水君已在微信中為大家轉發了京華時報的報道,提及家居漏水的嚴重性和尋求專業幫助的重要性。今天接著為您轉發來自京華時報的續篇報道:防水堵漏你該這樣做。
“防水工程”的科學價值,并非僅指在技術經濟學中所提到的“價值是功能和成本的函數” 這樣的表達形式,而是應該更廣泛的真、善、美。當前,建筑滲漏比例居高不下以及由此相關的“短命”建筑,是防水行業生存和發展中的最大包袱,這與現今盛行的最低價(或低價)中標以及防水工程合同文本中不合理的條款有關。
2015年12月27日,安徽川金防水防腐公司迎來了省防水專家和企業代表的參觀指導工作,川金董事長許小金、總經理馬麗陪同參觀。
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100多年間,世界各國均使用瀝青基疊層屋面和地下防水系統,以熱粘瀝青鋪設3~4層。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疊層瀝青系統受到功能更好的各種聚合物基先進防水材料的沖擊,使用份額迅速下降。目前,歐洲的疊層屋面僅占7%左右,美國約占13%(新建)和18%(修理),日本約占16%,我國在屋面和地下防水中已很少使用疊層系統。
衛生間防水是家裝中的隱蔽工程。有些家庭,衛生間使用一段時間后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那這個時候該怎么辦呢?
在德國考夫博伊倫,一座全新理念的節能房屋“能源之屋(The House of Energy)”成為了世界上首座通過最高級別被動建筑(Passive House Premium)認證的房屋。可謂世界上最具可持續性的建筑,屋頂250平方米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而通過被動式建筑設計,其建筑每年供暖需求僅為8kWh/平方米。這座建筑的年發電量可達到其用電量的五倍。
以上只講了種植土自身如何多吸納水,還有一項更有利蓄水的設施,即在防水層上鋪設一道蓄水層,如果蓄水層能蓄存15mm的水,等于增加了7.5cm厚的種植土,這是必須考慮的措施。
廣東人有很多優點:務實、樸素、低調、勤勞。尤其是客家人和潮汕人,確實是很正宗的中華文化傳承人。我很佩服他們那種勤勞創業的精神。但廣東人的缺點在于考慮事情過于偏重經濟利益,大局觀稍有欠缺。
“整體防水,保護結構;綜合治理,以防為主;剛柔相濟,以柔適變”,是筆者多年來根據防水工程特點及運行規律,為我國今后建筑防水技術路線制定的總原則。只有通過三個層面相互銜接和“以防為主”的鎖鑰,闡釋防水技術路徑與方法,才能抓住防水工程的核心和靈魂,從而促進防水行業健康發展。